《智能车辆理论与应用》获选北理工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2022-05-02 00:00:00
龚建伟、吴绍斌老师等教师团队共同打造的《智能车辆理论与应用》获选北理工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文章引用自微信公众号: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
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传承“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为魂、培养“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中华复兴人才为使命担当,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育人意识、融合育人资源,多措并举,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实践。
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战场。研究生院围绕“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重育人”的建设目标,结合各学科特点,大力推动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建设工作;广大教师也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提炼形成了一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
为进一步加强示范引领,自即日起持续展示学校课程思政系列优秀案例。希望通过系列推送分享,供全校互学互鉴,推广交流,全面营造课程思政育人的良好氛围,切实落实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 研究生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
《智能车辆理论与应用》
课程团队:熊光明、龚建伟、吴绍斌、 吕超、邸慧军、陈慧岩
开课单位:机械与车辆学院
团队成员合照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主要讲授智能车辆体系结构、环境感知、行为决策、运动规划、运动控制、测试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开设了“无人驾驶车辆”、“智能车辆理论与应用”体系化层次化的慕课,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多模式授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智能车辆发展历史及趋势,了解智能车辆在军事/民用领域的应用前景。掌握智能车辆技术体系;掌握环境感知技术;掌握深度学习在智能车上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方法;掌握行为决策、运动规划、运动控制理论方法与算法;掌握智能网联技术与方法;掌握智能车辆测试与评价方法。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以 “新工科”五新(“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为牵引, 针对智能车辆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难题,开创了体系化的智能车辆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学习+科研+竞赛+就业”四个维度指导学生,依据学生的背景特点,规划、设计教学方案,并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翻转教学方法,加入创新交叉与融合的元素,大力培养多元化、创新型的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协作精神好的智能车辆高端人才。
三、课程思政教学示例
示范一:
智能车助力中国崛起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以“华为无人驾驶车辆首次走进公众视野”为切入点,介绍了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到普通民众的认识,以及我国智能车辆发展历程,尤其是结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阐述了在全国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下,中国智能车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增强学生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引导学生勇于实践、勇于创新,为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示范二:
智能车自主研发之路
引导学生勇于创新
运用视频详解我国自主创新案例。30年前,我们的前辈们就已经对一辆国产的手动挡汽车,通过手柄的自动操作,来完成自动换挡,以及直驶和转向自动操纵,进而实现无人驾驶。在“八五”期间,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等联合研制出我国第一辆具有自主识别功能的无人驾驶车辆。通过案例的讲述,激发了学生创新的原动力,培养学生科研报国、科技强国的志向与担当。
我国第一辆自主识别功能的ATB-1无人驾驶车辆
示范三:
智能车人才榜样示范
加强学生专业认同
以团队多年来培养的智能车辆技术人才投身于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案例,通过讲述他们在宇通、上汽、广汽、一汽等汽车企业,以及华为、驭势、主线科技、腾迅、阿里等无人驾驶科技创新企业发挥的重要作用,弘扬榜样力量,培养同学的专业认同感,激发同学的创业激情。如团队培养的周圣砚博士在求学期间,连续参加过3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夯实了扎实的专业基础,毕业后创办了上海智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投身于我国智能汽车创新发展,一直致力于改善与创新智能车发展的核心技术。
连续参加过3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周圣砚
四、课程思政教学示例
课程组是一支专业知识布局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协作精神好的立德树人教学团队。主编的“无人驾驶汽车概论”,获得第六届兵工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无人驾驶车辆理论与设计”获第七届兵工高校精品教材,“无人驾驶车辆理论与设计:慕课版(第2版)”获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近年来,完成研究生教改项目5项、发表教改论文5篇、获得北京理工大学教育 教学成果奖两项。
近三年,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均为“优秀”。团队培养出的智能车辆技术人才或自主创业,做出中国自主可量产的自动驾驶系统,努力占领属于中国汽车行业的科技高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或在大型汽车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发挥重要作用。
课程链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8610-56523002